今天是: 2018年1月11日 星期四 进入企业版
帮助中心 |  收藏
河南乡村振兴劳模出彩示范基地典型案例事迹材料
日期:2023-12-14 阅读:199


陈来胜,中共党员,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翟坡镇东大阳堤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中国好人,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共新乡市第十一次、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新乡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多年来,凭着对党和群众的深厚感情,发挥省级劳动模范的先锋带头作用,围绕“四治”融合,探索出乡村治理“一三五”模式,即“建强一个堡垒,带好三支队伍,完善五个机制”,为实现“五大振兴”夯实基础,走出了一条抓党建促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道路。

一、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治理成效

东大阳堤村党支部在陈来胜同志带领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夯实党支部建设作为贯穿的一条主线,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增强。一是加强党员主题教育学习培训。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通过专题党课、小院课堂等多种形式,提高党员理论素养。二是要求党员亮明身份。要求党员佩戴党徽“亮身份”,挂“党员之家”牌子“增荣誉”,清楚“我是谁”“为了谁”,增强党性修养。三是突出党建氛围营造。通过“村道命名”、“习语道旗”、“党建长廊”等形式,展出展板近300块,树立宣传牌60块,在村内外营造浓厚党建氛围。

坚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党性锤炼;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党组织管理长效机制,以党建为引领,强力推动村内综合治理工作有序开展;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集体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级森林乡村、国家级无邪教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河南省“五星”党支部、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等殊荣。

二、盘活资产资源,壮大集体经济

陈来胜同志谋划多项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集体收入。招租企业5家,引进企业8家,和周边企业达成“合作共享”,优先招用村内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现村内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为了充分实现村集体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计划引进开发商,开发老村闲置宅基地,发展集旅游度假、休闲养老、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生态采摘于一体的以农村生活体验为主题的康养产业。2022年村集体启动“康养+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为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装上强力引擎。该产业链形成后,预计可提供上百个就业岗位,带动餐饮、零售、住宿、旅游等多种行业发展,在安置困难群众、返乡青年、家庭妇女、伤残人员、转业军人等人员就业方面提供有利条件,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500万元以上。截至2022年,村民人均年收入3.3万余元,村集体年收入300万元,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三、“数字”赋能,助力乡村综合治理

陈来胜同志围绕“四治”融合,探索实践乡村治理“一三五”工作法,全力推进“三零”创建,为创“平安法治星”打下坚实基础。一是搭建“小社区 大综治”综合治理体制平台,设立网格办、综治中心、家事调解室、矛盾对接室、普法宣传室、基层立法联系点等组织阵地,村域视频监控100%覆盖,后台数据直连镇综治中心。二是建立“两长三员”队伍,落实全科网格机制,确保创建工作认真落到实处。三是建立智慧党建和智慧村庄平台,采取网页和手机客户端两种方式进行讯信分发,让党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党支部的活动状况和学习内容,并自动反馈党员的学习情况,解决了流动党员学习难管理难的问题。把党务、村务、财务等情况通过智慧村庄平台发布到每家每户,接受全体村民监督。四是建立“数字东大阳”乡村治理平台,设立高空抛物、电梯阻车系统,实现环保监控、安全防控、物业管理数字化。五是构建“网格+网络”的“双网”治理机制,发挥数字平台、微信群等网络作用,实现“线上线下”畅通治理“双向道”,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上交”。

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家园

陈来胜同志在上级党委的部署下,全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20年建成垃圾分拣站并投入运营,全村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并运用红分管理办法,目前农户参与率100%;目前,村已经实现“七通两入地”,即道路通、污水通、雨水通、自来水通、燃气通、暖气通、监控通;强电和弱电全部入地,全面净化村内空间,进一步提升了基础设施建设;雨污分离排入管网,暖气、燃气户户通,公共场所亮化全覆盖,并建成了“数字乡村”项目,党群服务中心,高标准完成了卫生所、幼儿园、红白事理事大厅、智能车棚等公共设施建设。2022年村集体投资600余万元完成“道路综合整治提升项目”。一是道路硬化提升,将水泥路面提升为柏油路面;二是景观美化提升,对全村道路两旁绿化进行高标准改造升级,打造了“小院课堂”“农耕文化”主题游园、农耕文化长廊、法制文化长廊、德孝文化长廊和4处“小景观”,使道路两旁景观更具观赏性;三是夜晚亮化提升,对村内灯光、音响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美化乡村形象,提高村庄夜间环境质量。完善的设施,规范的管理,优美的环境,群众生活在这里,心情敞亮,生活安逸,其乐融融。

五、加强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

陈来胜同志本着“文化活起来,文明树起来”的理念,组建了军鼓队、大鼓队、老年腰鼓队、广场舞队、夕阳红舞队、袍走秀队、百人合唱团等9支200多名队员的志愿文化宣传队;形成了文化建设机制,每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在全村掀起了“发展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文化”的热潮。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要阵地,以完善和践行村规民约为重要约束,形成“支部带头、党员参与、群众紧跟”的浓厚氛围,唤醒了群众“念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性。

配备了音响乐器200多件,固定宣传栏50个,电子宣传屏2个,流动宣传栏16块,图书1000余册,电视5台,电脑15台;红白理事会;书法协会;戏迷协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站。迄今为止,共组织大型集中演出约60余场。组织了六届“新乡县篮球友谊赛”、四届“新乡县广场舞比赛”、四届“书法艺术交流会”、十四届“尊亲敬老”孝道文化活动、五届“农民春节联欢会”等。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坚决杜绝奢侈浪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活动中,润泽乡村,从而让文化活起来,让文明树起来。文化建设机制的形成是聚人心的平台,在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文体娱乐生活,促进农民身心健康,提升农民精神素养,树立新时代文明新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六、共享发展成果,增强幸福指数

陈来胜同志将村集体化管理作为服务,全方位、多元化为民、便民、惠民,始终把服务群众放在第一位,让农民人人都能享受到像城市一样的环境和服务。十几年来吃水、停车、物业服务全免费;协调村民就近就业,没有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在全体村民享有福利的基础上,60岁以上老人享有专项福利;让村民共享集体发展带来的红利,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提高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原来在外地办企业的赤子们也纷纷回到家乡来办厂,为村集体建设增砖添瓦。游子和赤子的回归,直接牵动着村民家庭团圆和幸福指数,也增添了农村的有生力量。

下一步,陈来胜同志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发挥省级劳动模范的先锋带头作用,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带领全体村民走向更加兴旺发达、文明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河南省职工服务平台:
  • 豫工惠

  • 豫工惠律师端

  • 豫工惠婚恋

系统运行维护办公室电话:0371-65904136

电子邮箱:hnzgfwptjsb@163.com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085号 豫ICP备20210160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