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南太行 勇做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河南省劳动模范朱素萍同志投身乡村振兴事迹
金色的阳光,洒在南太行沟沟坎坎、村村落落。
红彤彤的苹果,仿佛一张张笑脸,迎接着一拨又一拨城里人观光、采摘。
这里是新乡辉县市南寨镇清水坪村,一个曾经的省级深度贫困村、上访不断的乱村。
由穷到富,由乱及治,不得不提及朱素萍。上了岁数的乡亲们说,党派来了一个好带头人,让俺这几辈子的穷山沟一下子变富变美了!市、县、镇党委政府的同志说,朱素萍同志响应号召、积极担当,战罢脱贫攻坚,又投身乡村振兴,其社会责任、创新精神令人感动、值得学习!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段经历,又蕴藏着什么样的故事?我们不妨一一探秘。
辉县市弘昌物资有限公司驻新乡办事处副主任朱素萍,
新乡市人大代表、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她是听着“县委书记三杰”之一郑永和的事迹长大的,老书记一辈子扎根一线治山治水治穷的为民情怀、无私奉献精神时刻鼓舞着她、激励着她。
2018年5月,朱素萍积极响应新乡市总工会“双岗建功,助力脱贫攻坚”、辉县市委、市政府“百企帮百村”活动,决定全身心帮扶河南省确定的“三山一滩”之太行山区省级深度贫困村——辉县市南寨镇清水坪村。
穷: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109人,很多上岁数的人一辈子没有走出大山。差:道路坑坑洼洼,乱石飞溅,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乱:守着穷摊过惯了,不思进取的人多,懒汉思维严重;几年换了3茬村支部书记,上访不断。美:古朴的小村落被大山怀抱,周围又是万仙山、秋沟、齐王寨等景区。
就是这样一个既辛酸又令人不甘的村落,摆在朱素萍4姐妹面前。她深知,党的好政策只是外因助力,根本起决定作用的还要靠每个人真干、实干,“老乡们,咱要是总躺在政策的温床上,是永远脱不了贫的。政府帮,社会助,自己干,才会有好日子!乡亲们不富,我不走!”
要想富,先修路。朱素萍自掏腰包5万元配合政策资金把进出山村的道路拓宽、整修,一举连通了229省道。路通,心通。大伙儿走在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上,纷纷竖起大拇指,相信她是来扶真贫、真扶贫的。
“清水坪村守着大好山水,一定得变成金山银山!”朱素萍跟村“两委”一班人和群众代表说,要想脱贫奔小康,没有特色产业不行。在镇、村干部支持下,朱素萍带人采取建点扶持、用工奖补、土地流转奖补等方法,动员村干部带头,鼓励群众参与,成立了辉县市清水坪裕民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两次到山东烟台考察学习,回来后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利用山村的优势资源,先后投入300多万元种植了200亩“美乐富”苹果。同时建设了草鸡养殖基地,开发出纯红薯粉条、山楂、草鸡蛋等特色产品。
迈出了第一步,还要走好销售路。为了让老百姓的产品有销路,朱素萍又个人出资,在新乡市区创建了扶贫创业超市和电商两级销售平台,借助电子商务让山区的优质农产品走向千家万户,同时吸收安置贫困群众就地就业。
汗水浇灌收获。四年来,在她全身心投入和精准帮扶下,一个省级深度贫困村提前稳定脱贫,累计为村集体和群众收入增加百万元,山村驶入了振兴快车道。
2021年春天,朱素萍请人设计,请人建造,发动村民以闲置民房入股,“清水山居”民宿正式运行,将清水坪村正式纳入新乡市旅游规划和新乡市南太行文旅康养规划中,“新乡市养老示范基地”已正式挂牌,“辉县市清水坪村旅居康养基地”也正有序推进。
小小的山村第一次矗立了具有太行特色的民宿项目,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探索出了一条“卖风景”“吃生态饭”的新路子,为清水坪村和周边山村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更为澎湃的力量。
如今的清水坪村,荒地变绿田,果树排成行,产业来引路,勤劳能致富,山民变股东。
很多时候,有人问她,做了这么多好事究竟图什么?朱素萍想起了过往的艰辛岁月。小时候姊妹五人,作为家中老大的她,她开过裁缝店、办过麻捻厂,吃尽了苦头,更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率先致富。
“自己也是农民的孩子、万千妇女的一员,虽比不上大款富豪,但能把省吃俭用结余的钱,为广大乡亲们出把力,为乡村振兴做点事,心安,快乐,幸福!”这是朱素萍内心深处真实的回答。
豫工惠
豫工惠律师端
豫工惠婚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