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路平——五一劳动奖
路平,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学科带头人,始终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热心公益事业,积极组织参加多种义诊、助残、扶贫等活动,始终奋战在科研、教学、临床一线。
科研:创新先锋
“有合适的项目就报,在科研的路上,可以失败,因为失败也是我们成功的基础”。这是路平时常对科室成员念叨的一句话。
路平常年致力于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临床基础转化研究,硕果累累:成功构建食管鳞癌的安罗替尼耐药细胞系,为耐药机制探讨及其耐药逆转奠定基础;参与多项食管癌临床研究,其中ESCORT-1st研究开拓了我国食管鳞癌免疫治疗新领域,并以此为依据,写入《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路平教授也成为该指南的编委;本方向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临床试验20余项,省市级立项11项、科研平台4个、科技成果奖2项;建立EGFR-TKIs耐药细胞株,深入探讨中医药在肺癌EGFR耐药逆转方面的作用及机制;本方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聚焦恶性肿瘤的靶向、免疫及物理联合治疗,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发表论文20余篇,省市级立项及科研项目10余项,市厅级科研平台3个。
此外,路平与韩国延世大学共建“河南省放射性损伤国际联合实验室”,建立放射性损伤的小动物模型,在放射性肺损伤机制研究领域得到长足进步。
路平带领学科跟进指南及进展,每年举办多场学术论坛、MDT、继续教育项目,将肿瘤规范诊治及新的理念深入周边地市级医院。
作为全国组长单位的主要研究者,带领14个省26家中心专家开展一项“描述中国县域HER2+及HR+/HER2-乳腺癌患者治疗现状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获批经费600万元。也是全球第一个大样本纯县域专家参与的临床研究,意义影响力深远。
在路平的带领下,其团队先后获批河南省放射性肺损伤国际合作实验室、河南省首家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胸部肿瘤精准医学研究和转化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乳腺癌诊疗规范中心等。
教学:行为世范
“要自己优秀,更要带出优秀的学生,因为医疗事业发展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行为世范”。
事实上,路平确有着扎实、过硬的教学经验,本科带教20余年,她主讲《肿瘤学》总论;同时,她在全国率先开展《肿瘤学临床研究》这门功课,并作为第一讲老师详细讲授《临床研究百年变革史》,此外,她还多次参加研究生培养相关课程。
作为新乡医学院首批博士生导师,路平同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2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50余名,她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每届均有优秀研究生脱颖而出。
路平参与编写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英文版《肿瘤学概论》《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医学症状管理指南》、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诊疗指南》等。
作为导师,路平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学习”的习惯,坚持利用业余时间提升业务能力,每晚工作到12点是常事。多次参与国内外肿瘤学术交流会议,并在欧洲、美国肿瘤年会展示科研成果,获得地厅级以上奖励10余项,同时发表论文50多篇,保持每年SCI论文3篇左右的产出,更是多次参与全院高级职称评比活动并多次获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临床:医者初心
“科研是我的选择,教学是我的责任,但‘医者’的身份,是我身上无比的光荣,‘救死扶伤 生命至上’的信念在我心中从来不曾改变”。
雷厉风行、英姿飒爽,是路平留给大多数人最为直观的印象。从许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诺言到如今,将近三十个春秋,她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与同事成为家人、与患者成为战友,为事业挥洒满腔热忱,用严谨和温柔与“癌细胞”作斗争。
路平在各类恶性肿瘤化疗、靶向治疗、热疗、CIK及DC-CIK研究等方面深有造诣。每年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至少两项,掌握的光动力治疗食管癌、淋巴水肿及CCCR-NK92治疗难治性NSCLC在国际居于领先水平。作为主要研究者,路平开展二十余项全球及全国性临床研究,其中ESCORT-1st研究开拓了我国食管鳞癌免疫治疗新领域,并被写入《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路平也成为该指南的编委。
此外,路平担任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麻醉药物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理事、河南省医学会、呼吸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8项职务,为学科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作为肿瘤学科带头人,工作中的路平,总是充满激情、心胸豁达、正能量满满,大有“我与天公试比高”的冲劲。路平带领的肿瘤学团队虽然是我院相对年轻的科室,但发展迅猛,医疗、科研、教学同步开花,堪称“医院科室发展的标杆”。科室每年收治数千名肿瘤患者,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路平更是在常规工作之余,带领团队多次在国内外医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率先获得“癌痛规范化病房”“无呕病房”、河南省首家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放射性肺损伤国际合作实验室、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胸部肿瘤精准医学研究和转化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乳腺癌诊疗规范中心等称号。
常规临床工作外,路平更注重肿瘤学科发展。她积极参与课题申报、科研立项;招贤纳士,为医院引进数名博士,为肿瘤学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在路平的带领下,医院肿瘤学科团结友爱、奋发前进,取得了大踏步发展,迈上新台阶。团队先后获得“路平劳模工作室”“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光荣称号,同时,路平也先后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科技领军人才”“河南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五一巾帼标兵”“中原健康卫士”等荣誉称号。
日常:陀螺战士
路平教授履历满是亮点,亮点的背后却是路平无尽的付出与忙碌。工作中,路平像一个陀螺,无须休息、永远转动。除了高质量完成常规工作之外,每一个不需要工作的晚上和周末,她或在学习、研究如何优化患者治疗方案,或在讲课、主持会议。她深知,因地域限制,想要出类拔萃,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每当科室中的年轻人苦恼于工作和生活要如何平衡时,路平教授总是劝说他们,“工作虽然重要,但是也要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更要在工作中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但殊不知,因为工作而疏忽自己的人,一直都是路平自己。
2017年,路平被确诊为乳腺癌。从她发现乳房肿块到步入超声科检查室,时间已过去半年。“真是忙起来顾不上这个了”,提起这些,路平不以为然,“我确诊那天是周四,手术约在第二周的周二,周末我去北京参加了一项重要临床研究讨论会”。手术前一天,路平早早到病房为重症患者查房,并且反复叮嘱患者,有需要微信联系她,“我和他们说我要出差几天,因为实在是担心患者知道我也手术而不踏实”。然后匆忙办理入院手续,后依然到门诊正常坐诊,下午4点,路平牵头的一项临床研究启动会照常举行,直到她的主管大夫严厉催促她做术前准备,手术日的一大早,路平依然先去看看她心心念念的患者,她说“查完房做手术,啥都不耽误”。术后第二天,刚刚清醒的她躺在病床上便开始遥控指挥团队进行科研项目申报工作。术后第四天,路平像战士一般夹着胳膊重返岗位。
是科研工作者、同时也是医生,而且还是乳腺癌患者,路平更能以己度人、以身患教。“我们要精彩度过每一天,即便我们随时可能会倒下,”这是路平时常安慰患者的话语。“换位思考,服务至上”是路平为整个科室工作人员的要求,她常说“医学是有温度的,对患者我们一定要有同理心,给予力所能及的关爱,对每个患者都要耐心细致,永远不能满足仅仅是治疗疾病”。
于是,路平组织科室同事一起为病房中的一对夫妇庆祝50年金婚,患者在惊喜的同时也深感温暖;面对一个重病的大学生,路平更是争分夺秒,举全科、全院之力与时间赛跑……
2021年7月26日,因为暴雨内涝导致医院停水停电,她带领医护人员将本打算留给自己的口粮送给患者,“我们的患者比较特殊,如果无法保证按时用餐那很难进行相应的治疗,而且我们的患者大多年纪较大,他们的家人在这样的特殊时候很难进到医院,那我们就得扮演‘保护者’的角色,都是长期的患者了,也是我们的家人呀”。除了患者,放疗中心的仪器设备,也是路平心尖上的“宝贝”。在暴雨前期,她带领全科周密布局、对放疗中心设备的保护可谓是小心谨慎、呕心沥血,她把家里几床新的棉花被子拿去包裹着机器……当看到机器全部没入水中基本成为废铁时,一向坚强、遇事总是笑着的路平再也控制不如自己的情绪,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灾后重建时期,撸起袖子、擦干眼泪,她又恢复往昔的坚强模样,清积水、做消杀、护仪器,累到腰椎间盘突出,却执拗地带着腰封继续工作。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路平带领团队,锲而不舍、迎难而上,不甘平凡、永创一流。
永葆敬畏生命的初心,不忘救死扶伤的使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路平始终牢记身上的责任与使命,乐于吃苦在前、冲锋在前,乐于承担艰巨任务,乐于发挥骨干带头作用,言传身教、传帮接代,推进肿瘤医学医、教、研三驾马车并行发展,扩大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打造国内一流团队,路平和她身后的团队,始终在路上。
豫工惠
豫工惠律师端
豫工惠婚恋